日本浮世绘为什么能火遍全球?

2021-03-29 22:02:29 admin

提起日本艺术,你会想起哪张画?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幅《神奈川冲浪里》。

这幅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,小到明信片、书签、各种周边印花,大到日本的新护照、钞票、奥运会宣传片。

左上为日本护照,左下为新日元上的国家级风水施法现场:钱上带海浪,日本经济跟着浪。右侧为奥运会宣传片JOJO版《神奈川冲浪里》

再放眼世界范围,对这张画的魔改可以用“无数”来形容。从咖啡豆到牛奶、生菜,甚至是神奇宝贝和川普的头发都能化身《神奈川冲浪里》。

这幅画以及背后代表的日本“浮世绘”到底有什么样的渊源和故事?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。


01、浮世中的“浮世绘”
实际上,《神奈川冲浪里》这张画,只是《富岳三十六景》中的一张。

《富岳三十六景》这批画当年足足印了有至少8000张,每张定价为16文、平民百姓两碗面的价格,跟我们路边小传单、随手贴墙上的海报一样平凡。
画家葛饰北斋创作这批画,也纯粹是为了赚钱谋生。这位穷了一辈子的大师,想用日本对富士山的崇拜追个热点,所以在这一系列的每张画里,你都能看到一个或大或小的富士山。
《富岳三十六景》
葛饰北斋 《东都浅草本愿寺》
以《神奈川冲浪里》为代表的这类画被称为“浮世绘”,也就是“浮世中的绘画”。
江户时代有一本《浮世物语》很流行:“万事不挂心头,随风飘去,流水浮萍一般,即叫做浮世。”因此,要用画笔抓住转瞬即逝的浮华瞬间,及时行乐。
这些浮世绘都是通过木刻版画技法批量生产,所以,浮世绘没有“原作”的概念——无非是质量和批次的差异而已。
葛饰北斋《江都骏河町三井见世略図》
它的出现其实是江户时代一个缩影。
17世纪,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统,政局平稳、经济发展,商人们有钱但没地位,武士们有地位没钱。
大家都没什么值得奋斗终生的宏大目标,也觉得没啥人生价值,那只有喝酒了,此生的享乐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随后,画家们开始以商人们那烟花柳巷的奢侈生活为题材,叫做“手笔风俗画”,为浮世绘的前身。

吉原地区是浮世绘历史中的核心
到了1657年,一场大火将江户夷为平地,观念上为人们带来浮世无常之感。
重建家园的过程中,大量资金、人力流入江户,进而商业高速发展,能大规模印刷的宣传画备受欢迎。
东边的演员、西边的名媛、酒屋漂亮的女服务生、“花柳界”的头牌都想让自己更有生意,唯有依靠浮世绘的宣传了。
葛饰北斋《江戸日本桥》

浮世绘的大致流程
这样,创作浮世绘就完全是“有啥需求画什么”的思路了。
通常是先由出版机构,也就是“版元”向画家约稿,确定下画哪位明星?什么地方的风景?还是妖魔鬼怪、美人画?
然后由画家出黑白的初版,出版商拿到手稿后经过幕府审查,就可以开始雕刻和印刷了。
歌川国芳《山海めでたいずえ はやくきめたい》,木版画,34.6×24.9cm,1852年
随后,画家画图定色彩,雕师根据画家的指示雕刻线板和色板,印师根据需求进行印刷。浮世绘便宜大碗的基础来源于明确的分工。


到了江户时代末期,幕府下达禁令导致浮世绘开始转型,画家们不再以人物(美人绘、役者绘等)为主,风景成为新的主题(即“名所绘”)。
鉴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法律,平民百姓没办法合法旅行,因此以各地风景为主题的作品销路非常好。
歌川广重 《箱根湖水图》

歌川广重 《蒲原夜之雪》
葛饰北斋 《布谷鸟和杜鹃花》
我们所熟知的浮世绘三杰,其作品也基本包括了这些题材,但还是各自有特点,像吸收西方透视、构图技法的“画狂人”葛饰北斋、专画“红尘风月”的喜多川歌麿,和偏好风景的“旅行博主”歌川广重。
喜多川歌麿 狂欢之夜,高岛大久用两面镜子观察
喜多川歌麿 Fukaku忍锦鲤 1793年

02、浮世绘的奇幻漂流

浮世绘是如何席卷全球的呢?实际上最开始,它是以包装纸的身份进入欧洲的。
早在17世纪时,荷兰东印度公司没办法从中国买到最受欢迎的瓷器,只能转去日本进口有田瓷。
这样,极为廉价的、被平民百姓阅后即扔的浮世绘,就顺手拿来像报纸一样承担货物的包装、填充。可以说“包装纸”成了日本文化在欧洲大陆的启蒙之始。
1869年 全神贯注参观日本文物商店的欧洲人
到了19世纪后半页,欧洲人在先后完成对中国趣味、伊斯兰趣味、乃至印度、埃及等外来艺术的吸收后(所谓异国情调),把目光转向了日本,开始流行起名为“日本主义”的情调。
借着1867年巴黎世博会的东风,首次以国家馆名义参展的日本,就面对了西方人的消费狂潮。包括浮世绘、和服、漆器、瓷器等在内的1356箱展品销售一空。
1867年世博会 日本馆
日本人呢,也完全不把浮世绘当宝贝。无论是过往的历史,还是正在发生的明治维新,都让全盘学习西方的日本人,忽视了随处可见的浮世绘。
因此,买卖双方大有相见恨晚之感,浮世绘被欧洲的外交官、旅行者、商人们成堆运走、倒卖,其中知名的日本国际倒爷如林忠正,仅他一人就卖出了16万张浮世绘。
凡高《花魁》,1887
那些当时还没打出名堂的印象派、后印象派画家们,像梵高、马奈、莫奈、德加等人,都是浮世绘的狂热爱好者。他们或是在家中收藏、或是举办小型的浮世绘展览、传阅画册。
歌川广重《大桥暴雨》(左)梵高《雨中大桥》(右)
莫奈以妻子为模特的作品


当然,欧洲人是单纯被画面吸引,因此诞生出不少东西合璧的作品。

浮世绘因为受限于机器和材料,超大幅版画需要拼接完成。这样欧洲人就看到不少不完整的画面,残缺的构图反而被一些印象派、后印象派画家当做你没见过的“全新构图方式”进行创作。

德加《赛马会上》 1877—1880年 奥赛博物馆藏

再比如狂热的浮世绘爱好者梵高,拿油画颜料临摹了歌川广重的《龟户梅屋》,然后他恭恭敬敬地把边上的日文也写上了,估计他完全没意识到这其实是一张广告,左右的日文是名字和地址——临摹了一张烟花柳巷的传单。

梵高《开花的梅树》(右)上日文为 龟户梅屋,吉原区一家花花酒馆的宣传

从这个角度来说,西方人只是从纯粹视觉的角度,把画当成了“画”,导致很多日本学者反对这股子浮世绘热潮。

1888年5月至1891年4月,巴黎专门出版的杂志《日本的艺术》

浮世绘本质上是一种贫民百姓在众生皆苦的挣扎中诞生的艺术,西方的文化人只看到了画中美人,却忽视了她作为风尘女子卖艺卖身的啜泣声。只看到画面的色彩线条,却不了解画家们朝不保夕的困苦生活。

因此,浮世绘的火爆反而被作家永井荷风称为“东洋的悲哀”。

喜多川歌麿《妇人的十二手艺之理发》

喜多川歌 麿的代表作

小原古邨《猫と鼠》

03、浮世绘终结了吗?

浮世绘影响了西方艺术,反过来,西方文化也影响了浮世绘的创作。

《佐佐寺的雪》—川瀬巴水

明治维新后,大量西洋画涌入日本,在全盘欧化的风气下,日本画家开始学习西方绘画,属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就此没落。

但它的奇妙旅程还在继续,20世纪初,不少画家以浮世绘的材料与技法,创造出融合西方风格的新浮世绘,这些作品被称为“新版画运动”,是带着印象派光影和透视的浮世绘,代表人物有川瀬巴水和吉田博。

新版画作品《梅门》

川瀬巴水作品

而在设计领域,浮世绘同样大放异彩。

以两位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和横尾忠则为例,同样是参考了浮世绘的色彩、构图、内容,田中一光拿出了“极简性冷淡”版本的浮世绘设计,横尾忠则向当代艺术拿走拼贴的大菜刀,把浮世绘和波普艺术一锅炖了。

田中一光的 性冷淡浮世绘

横尾忠则的拼贴浮世绘设计

横尾忠则的设计


写在最后

纵观这段贯穿东西和古今的奇幻漂流史,浮世绘本质就是一种在普通人生活中诞生的、不断变动的艺术。

明艳的色彩、简洁利落的线条、生动的人物姿态,可以让它天然地成为再创作的理想参照,在任何一个时代重生,被任何设计师、艺术家致敬。

从这个角度说,消失的是只属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。每个时代,都会有每个时代的新浮世绘。


— END —


撰稿:讲解员小秦
编辑:Elsa

严海赴日

加微信,查看最新赴日工作信息

客服1/微信:18842885168
客服2/微信:13019498186

首页
赴日工作
免费咨询
立即报名
联系我们